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电影产业供给侧改革白皮书(全文)

2017-06-20 文化产业评论

第1660期文化产业评论:近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与上海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的《强影之路——中国电影产业供给侧改革白皮书》发布。白皮书依托权威数据,从“票房•需求”、“放映•发行”、“电影•资本”和“展望•总结”四大维度呈现中国电影十年来的发展及不足,以期未来中国电影的强影之路。文化产业评论获得授权发布白皮书全文,供朋友们参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每经影视

 

6月18日下午,由《每日经济新闻》与上海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的《强影之路——中国电影产业供给侧改革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中国影视领袖峰会”上正式发布,这是财经界和电影界首次联袂发布电影产业白皮书。

 

《白皮书》发布后,受到参会嘉宾们热烈追捧,纷纷对其给予高度评价。发布现场的400本《白皮书》被嘉宾们一抢而空,一时“洛阳纸贵”。

 

这份《白皮书》的策划和主创人员均是影视行业的资深研究者,他们遍访行业机构和代表公司,依托权威数据,从“票房•需求”、“放映•发行”、“电影•资本”和“展望•总结”四大维度呈现中国电影十年来的发展及不足,以期未来中国电影的强影之路。

 

《白皮书》由《每日经济新闻》总编辑雷萍和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丰联袂发布,现场气氛热烈,参会嘉宾反响强烈:无论是企业大佬,还是专家学者以及影视界人士,均对《白皮书》给予了极高评价。会后,参会嘉宾们疯抢《白皮书》,一时“洛阳纸贵”。一位抢到了这份《白皮书》的嘉宾表示:“回去定仔细研究。”这部财经界和电影界首次联手发布的《白皮书》极具珍藏价值。

 

一位参会嘉宾在翻阅过《白皮书》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影视产业需要供给侧改革这一观点非常独特,且完全符合目前行业现状,正如书中所言:“现在电影行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了供给端优质作品的极其短缺和人民大众观影需求和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矛盾。因此,提高供给端电影产品的质量及其数量,成为目前电影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该嘉宾表示,这个话题能引发大众深思,作为电影人都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中国的电影产业能够在质量上更上一层。

 

《白皮书》四大章节中,“票房•需求篇”详尽阐述了中国电影十年发展路之辉煌与掣肘,十年增长了十多倍,国产片年产量近千部。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如何全面提升中国电影的质量,特别是在电影工业大变革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人如何讲好“中国好故事”。我们剖析了票房发展的关键节点,解读科技、口碑、工业化在票房中的影响力。我们统计发现,近六年,每年平均生产约850部国产片,但观众认可的高分国产片每年很难超过20部。这些高分国产片的基因密码又是什么?

 

放映•发行”篇着重体现中国院线制发展的升级与更迭,以及电影发行的巨大变局,我们预测,保底发行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在2016年,13部影片被保底,保底影片的数量是过去两三年的数倍,一些影片尚未开拍就被保底。

 

电影•资本篇”则是近几年关注度极高的话题之一,从影视资本路出发、到影视并购的白热化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未来影视股新的排位之争,我们追问金融和电影牵手后,行业如何洗牌、融合与健全?如何让资本只为优质电影“助攻”,而不能肆意“越位”。

 

展望•总结”篇回首中国电影产业砥砺前行的昨天,立足今天,也着眼产业发展的明天。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的天花板在哪里?电影产业又如何向纵深发展?中国何时能诞生自己的“六大”影业?好莱坞主流商业模式是不是我们产业前进的唯一模式?结合专家意见,给出趋势性预判。

 

这份《白皮书》由《每日经济新闻》与上海电影集团联合出品,调研、撰写历时数月,凝结着我们对中国电影产业的观察和思考。

 

在电影行业里,无论是上海电影集团这样的资深电影公司,还是像《每日经济新闻》这样的新生力量,都热心于中国电影产业,也都共同看好这个行业。我们希望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既有增量,更有质量和力量。

 

求才若渴,欢迎加入我们,请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